苏彦斌:“智”力于电气天地的“拓荒牛”
——记全国劳动模范、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技术总工苏彦斌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苏彦斌,41岁,中共党员,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技术总工。从业15年来,他立足岗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以企业创优争先、提质降耗为己任,深入开展产品技术功能优化、生产线工艺完善、自动化工装设备革新等工作,为企业乃至电气行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物速写
“呃,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苏彦斌典型的理工男形象被这句开场白“定格”。在他的认知里,15年来,他就是干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活儿就干,有任务就接,有难关就攻克……尽管他从事的是技术活儿,但绝对不是一个“技术宅”,因为在一段又一段的忙碌时光里,一年365天,大约300天他是在外地度过的。
“爬山涉水,风霜雪雨,这样的工作场景太多了!”苏彦斌轻描淡写地说出自己的工作状态。也正因为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苏彦斌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华丽转身为一名技术“大咖”,在生产车间里,他是生产线上“行走的质检仪”,在工作室里,他是企业创新课题的“智囊”。苏彦斌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电气行业里擦出最亮的“电火花”。
■苏彦斌(中)与一线技术骨干交流业务
1、慧眼识“珠”加盟新民企
走进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林电气),映入眼帘的“科技领先 林立百年”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企业非凡的气度和气魄。正是拥有建企之初这样的一个美好愿景,成功吸引了当年大学刚刚毕业,同样怀揣梦想的大男孩儿苏彦斌。
2004年,苏彦斌从河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进入省会一家知名企业负责计算机网络建设,主要是做好ERP系统(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业务应用系统)。但工作之余,初出茅庐的苏彦斌一直在琢磨:这毕竟是企业临时上的一个系统,恰好能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可是跟整个公司的业务关系并不大。于是,跳槽的念头在他心里发了芽。
2005年,科林电气的一则招聘启事吸引了苏彦斌的眼球,尽管这是一家刚刚成立4年的民营企业,办公场所和厂房是租的,员工也不足百人。可是他不在乎,苏彦斌用自己理工男的理性思维分析:一是专业对口;二是老家在栾城,也算地地道道的石家庄人,守着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好,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与自己的理想信念很“合拍”,他觉得“企业小,格局不能小”,所以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科林电气这个“大家庭”。
科林电气生产的设备主要应用于我国的电力行业,现场设备的稳定运行往往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苏彦斌作为一线技术服务人员,一入行,就立刻进入角色,认真学习电气专业知识,做到尽快将自己所学计算机专业知识与之“融合”,因为他早将“干一行,爱一行”这个道理,像程序一样印刻在心里。
出于行业的特殊性,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苏彦斌时刻准备着和同事们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些电力设施修建在野外,其中还有不少修建在荒山、荒岛上,他和同事们出现场的过程很艰苦,有时候要爬一天的山或者坐一天的船才能赶到,到了现场后,他们顾不上休息、吃饭就要开始工作;越是遇到雨雪天气,电力设施越容易出现故障,他们常常顶着大雨、冒着风雪作业,经常是刚处理好一个现场又要赶赴下一个现场……一年初冬,在张北坝上,苏彦斌和同事在山上排除设备故障,突然刮起了一阵“白毛风”,薄雪迅速在路上结成了冰,“下一个故障点在山下,路太滑,车怎么开下去?”苏彦斌和电力公司的同行犯了难。最后,大家一合计:“克服一切困难,完成设备维修任务!”于是,他们将汽车手刹拉住,一车人屏住呼吸,把稳方向盘,让汽车“滑”下了山,顺利完成了设备维修任务。那一刻,苏彦斌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但是回忆下山场景也感觉挺后怕。
几年来,苏彦斌在全国数十个省份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辛勤的背影,保障了设备的可靠运行。用最短的时间排除故障、解决问题,风餐露宿、昼夜鏖战成为他们的常态,也练就了他责任心、使命感强,反应能力迅速,技术功底扎实的“硬实力”。
2007年,苏彦斌和同事们接到了公司交给的一个“硬活儿”——研发面向高电压等级的电量采集装置,包括最终应用到750千伏,那是当时国家电力系统里最高电压等级。“因为它应用的电压等级高,所以它的系统稳定性,包括功能先进性都会要求非常高。例如,从功能性上来说,当时国内同类设备都是国外生产的,价格非常高,同时,跟我们设备配套的设备,当时那些电表也都是国外的规约……我们做这个系统,就是逐渐实现国产化的一个过程。”苏彦斌边说边将思绪拉到了当年,“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道理外国人也清楚,中国一旦研究出这个系统和设备,那将来他们的产品就卖不出去了。所以对于一些技术和数据,他们三缄其口,一概拒说,对我们进行信息封锁。可是,为了尽快完成这个任务,一方面与咱们的电力公司沟通,请他们协调西方国家的各种关系,拿到他们的一些规约文本;另一方面,面对设备上的一个一个数据,我们会在计算机上不厌其烦地一条命令一条命令地去测试,直至成功,有时候,不知不觉中就测试了上千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苏彦斌和同事们圆满完成了任务。“现在我们依然在应用!”苏彦斌说这话时感慨良多。
■苏彦斌在电能表生产线进行日常巡查
2、直面挑战
创新服务“一带一路”
经过了大项目的“洗礼”,苏彦斌觉得自己干劲儿更足了,自己的各项技能也有了长足提高。为响应国家“一路一带”建设,近年来,科林电气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尼日利亚、利比里亚等国家的海外业务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在尼日利亚的项目建设起步于2017年。而苏彦斌觉得这正是自己“大施拳脚”的机会,于是,主动请缨远赴尼日利亚开拓市场。
尼日利亚当地生活环境相对艰苦,饮食、疾病、安全等问题常伴左右。但初到尼日利亚,最让苏彦斌“头疼”的还是语言障碍。“尼日利亚是英语国家,我以为自己的英语四级水平,在当地也能交流得明白,去了那里才发现,由于是多民族国家,其发音多变且往往夹杂诸多的本地方言,他们说英语也是带‘口音’的,要想弄明白谈何容易,只能一点点地去摸索、去习惯!”苏彦斌笑着说。于是他坚持自学英语的同时,不放过任何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三个月的时间,便克服了语言障碍,实现了同当地客户的日常交流。
■苏彦斌12年参与完成创新项目1326项
据科林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但是电力建设严重滞后,全国只有不足一半的家庭有稳定的电力接入,在这一半有电家庭中仅有一部分家庭采取了电表计量,其他用户只能采用估算的方式收取电费,电费收缴困难,造成整个电力产业链发展迟缓。建设一条智能电表生产线,为尼日利亚的普通家庭装配一块智能稳定的电表,这个在尼日利亚接到的首个任务,苏彦斌便遇到了诸如技术规范不统一、商业运作不规范等难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苏彦斌深入当地居民家庭和基层电力公司,了解技术标准、实际使用以及配电网领域需求,并围绕当地各项标准,通过自主创新,克服技术规范问题,开发出符合尼日利亚普通家庭需求的多款电力产品。2017年10月,科林电气协助当地合作伙伴建设的尼日利亚国内第一条智能电表生产线开工,尼日利亚副总统亲自主持了工厂的开工仪式。
就这样,从2017年开始,苏彦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像“拓荒牛”一样,带领着电气工作精英团队辗转于石家庄、哈克特港两个相距一万多公里的城市,在非洲大陆上“垦荒”。“现在尼日利亚的工厂已经生产智能电表达到30万只!”这个数字浸透着苏彦斌付出的无数汗水,为中非两地共赢发展的梦想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苏彦斌参加尼日利亚电表厂开工仪式
3、创新团队强大合力
填补行业空白
“只有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成为企业的‘智造’力量。”这是苏彦斌经常说的一句话。在海外开拓冲锋,除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更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后援,而“苏彦斌创新工作室”便是这后援的强力“支撑”。
科林电气的苏彦斌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苏彦斌自然是这间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工作室里凝聚了公司多个岗位一线技术骨干,以技术改革、设备改造、工艺优化为主要工作内容,提高生产效率,取得了明显效果。例如,工作室成员王志鹏在苏彦斌的带领下,立足仪表技术岗位,对电能表装备流水线进行创新改造,优化了流水线布局,减少岗位操作人员动作浪费、等待浪费,并通过将初装和整装合并为整机装配一体化流程,减少了在中途周转的浪费,项目还建立了装配工艺流程库,根据不同任务规划人员搭配及流程调整,人均劳效实现了最大化,电能表产能提升了110块/小时。
生产工艺的改进只能在“软件”上优化,为了从根本上实现提质增效,创新工作室结合生产实际对设备“硬件”也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改造,有效提升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水平和精益化水平,为构建现代化车间“精、致、快”生产模式做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工作室联合产品测试部设计了一款PCB线路板功能测试工装设备,解决了原有的单板检测繁琐、效率低等问题的同时,还缩减了人工成本。目前,每年创新工作室联合产品测试部推出工装设备近20种,每年因工装设备的投运,公司可节约生产成本约合100万元。
除在岗位工艺优化、工装设计上积极改造外,工作室积极发动相关人员在技术层面谋创新、求实效,结合产品实际运行情况,调整设计图纸、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功能。结构事业部创新小组技术员刘锋将苏彦斌作为学习“标杆”,在深入分析配电柜壳体弊端后,对其进行创新优化,更改侧板工艺孔,减小了封口,使用新型挂锁,杜绝了门板不严现象,将柜体防护等级从IP3X提升到了IP4X,超越国内其他生产商,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苏彦斌(右)与技术人员进行科研攻关
“工作室在落实内部创新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同行业专家、国内高校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同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工作。前不久,工作室在新产品测试过程中,被电磁干扰问题困扰许久,最终通过向中国工程院刘尚合院士及其团队学习请教,成功解决了电磁兼容领域遇到的棘手问题,并顺利完成了新产品测试工作,目前该产品已投入市场,并得到了各界用户的一致肯定。依托公司在全国举办的技术交流会,工作室积极向电气同行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及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一大部分创新成果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说起这些苏彦斌颇感自豪。
经过12年的创新实践,苏彦斌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科林电气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完成创新项目1326项,其中546项已经获得成果认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1300余万元。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石家庄职工创新工作室、河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先后荣获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11月25日,全国劳动模范苏彦斌从北京载誉归来。“我一定会珍惜全国劳模的荣誉,发挥劳模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成为自己岗位上的专家。珍惜公司干事创业的平台,勇于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再立新功。”苏彦斌用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文/本报记者杨艳 图/本报记者胡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