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赋予陶泥生命力的人
——记唐山陶瓷行业“杰出工匠”、上九琨窑总设计师许斌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许斌,出生于唐山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工艺美术系;现任唐山市琨窑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上九琨窑”创始人、总设计师;被评为唐山市陶瓷行业“杰出工匠”。
工匠速写
2016年9月,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杭州举行。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大会盛况的许斌一脸期待。
当新闻中出现各国领导人参加国宴的画面,当电视镜头聚焦到领导人的餐具上时,许斌兴奋地一拍大腿,“成了!”
几个月前,由许斌担纲总策划、总设计并由“上九琨窑”出品的G20国宴用瓷《青铜时代》,在数千家中外陶瓷名企的激烈竞争中力挫群雄、摘金夺冠、一举中标,荣膺国家指定本届G20峰会各国首脑首选国宴用瓷。中国瓷再一次惊艳世界!
■许斌与技术人员一同研究瓷器花纹图纸
1
追梦:宁要“泥饭碗”,不捧“铁饭碗”
陶瓷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这种土与火的交融,在唐山陶瓷数千年的绵长发展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唐山陶瓷历经从鼎盛到衰落,但窑火燃烧数千年不熄,从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
而许斌,就出生在“北方瓷都”唐山,他少年时代就有一个梦想:让家乡的陶瓷重铸辉煌!
“第一次接触陶瓷是在中学,那时在一个画画的朋友那里第一次见到陶瓷艺术品,看着一块泥巴经过匠人们加工、烧制,成为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的心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从那一刻起,我就发现,陶瓷将成为我一生的追求。”一说起陶瓷,许斌就充满激情,“把一块泥巴赋予生命力,点‘土’成金的神奇,让我陶醉其中,时刻梦想着用自己的双手将一团团的陶土点化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1999年,许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按照当初父母为他规划的人生蓝图,在高等院校好好深造四年,毕业后进机关做个公务员,或是做一名美术教师,与周围的同学朋友一样求个安逸稳定的职业。
大学毕业后,已经在美术创作取得骄人成绩的许斌得到很多机关、院校的青睐,有好几家市直党政部门向他伸出了热情之手,还有一所高等院校苦口婆心做他的工作,邀请他到学校任职美术讲师。然而,许斌却做出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决定:他毅然放弃令人羡慕的“铁饭碗”,捧起了陶瓷这个“泥饭碗”,一头钻进了连唐山人都不看好的陶瓷行业,当上了一个临时工。
在厂里,工作之余,许斌最喜欢黏在老师傅身边,看他们雕刻、拉坯、烧炉,每一道工序都让他深深着迷,他先后学会了广告设计、雕塑、壁画工种,甚至学会了拉坯、电焊、烧炉等“勤杂工”的手艺,几年下来,跟陶瓷沾边的工作他几乎都干遍了。
为了弥补自己知识上的匮乏,许斌把大量的时间放到了疯狂学习各种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上来。他经常向同事、朋友们借书,还跑到图书馆查阅历史典籍和技术资料,研究不同时期文化、艺术的关系、不同及特点。
时至今日,许斌依然保留着阅读书籍的习惯,每年都订阅数量不等的文史类杂志。在记者采访他时,他的桌上就放着厚厚的基本陶瓷生产的技术书籍。对许斌来说,他最感怀的事情就是曾经到处寻书的日子,最庆幸的是自己对文化学习的坚守和坚持。
■许斌在工作室里看书“取经”
2
逐梦:一切挫折终将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桎梏唐山陶瓷发展的症结在哪?“唐山陶瓷不缺生产,缺的是设计。”许斌告诉记者,唐山的骨质瓷瓷质很好,但它的图案花型花色和国外根本比不了。
为了专攻设计,许斌辞去了临时工的工作,专门往设计上发展,成立了唐山第一家专攻艺术陶瓷门类的“陶瓷艺术工作室”。
“刚开始订单少的时候,问题没有显出来。但订单一增多,问题就暴露了。”由于许斌太专注于设计,把样式设计完成后交由外面工厂代加工,产品质量得不到把控,几次被订货方退货。“那个时候我刚进入到这个行业,还不知道给客户送去货品前还要筛选检查一遍。有一次一个客户定了400件餐具,我设计完后就交给了厂家,可最后客户看完样品说我生产的东西太差了,花纸没贴齐、爆花。我顿时就懵了,因为我只知道设计,不会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时隔多年,说起当年的事情许斌仍满脸懊悔,“400件餐具,我全部拉回去销毁,重新制作。虽然这次让我损失惨重,但也给我警示,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以后的每一件成品出来我都会严格筛选,严格把关,最终我们的产品在很多企业做到了免检!”
商场如战场,更何况是正处于低谷的陶瓷行业。正当许斌信心满满准备在艺术陶瓷研制开发领域大显身手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迎面扑来。
由于资金短缺,许斌设计的陶瓷工艺品不能付诸实施,一些小作坊陶瓷生产企业却应运而生,复制、仿制、临摹之类的伪劣产品悄悄钻了空子,甚至一些不法商贩竟然将他研制的工艺强行注册占为己有,这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始料未及的精神打击将他从艺术世界抛进现实世界的谷底。
为了分析全国陶瓷现状,许斌关闭了工作室,利用一年的时间外出取经。一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景德镇、潮州、醴陵、山东、山西等瓷器生产地。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他经常跟城市路边的农民工一起混点活干,有时省吃俭用也不够花销,干脆每天就吃一顿饭,在路边啃馒头就咸菜成了家常便饭。
父母、同学们看不惯他身陷这般境遇,几次找到他开“专场批斗会”,好心的朋友也三番五次地劝他告别“陶瓷艺海”,到北京“下商海”。没想到,他却反过来游说大家:“唐山是中国北方瓷都,要对得起这一殊荣,必须造就一批为之献身的能工巧匠。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是唐山人,我不做陶瓷,让谁来做?”
一番话,震耳发聩,令人哑口无言。
为了二次创业,许斌寻找了无数的合作伙伴却都被拒绝。在他左右为难之时,父母将养老的钱拿出来了,妻子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买房子的钱拿出来了。由于资金短缺建了一半的厂房搁置下来,夫妻一咬牙不仅放弃了购买大平米房子的夙愿,干脆将原有的小平米住房也卖掉,全家人搬进了工厂,住进了冬天不保暖夏日不避暑的仓库里。就这样,由他创建的“上九琨窑”生产线、琨窑陶瓷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
在企业挂牌剪彩之日,这个冀东阳刚汉子向工友们郑重承诺:“既然选择了陶瓷职业,就要甘当泥坯子,就要甘当炉中火,就要甘当铺路石。为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我愿把全部心血化成泥浆去熔铸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许斌认真查阅每张瓷器图纸
3
筑梦: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当记者问许斌在那么艰难的过程中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许斌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没有”。他说,致力于一件事,要想把它做好,做优秀,做到无人能比的成功,历经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容易的,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成功的人,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也是超出想象的。
一年苦行僧般的取经学习,让许斌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只有将传统文化和唐山陶瓷艺术深度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为此,他从唐山传统皮影艺术入手,深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继而又背起行囊,走进了云贵、甘陕地区,尤其是对蜡染、扎染艺术、背扇艺术、敦煌艺术与陶瓷艺术相融合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经过上百次的试验,他的设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更加坚定了他决定以民族艺术语汇作为自己品牌元素符号的文化自信。
2015年底,为迎接举世瞩目的杭州2016年G20峰会召开,大会组委会做出了面向全球征集G20峰会国宴用瓷的决定。许斌知道机会来了。
“当组委会征集国宴用瓷的通知发出后,很多陶瓷企业都退缩了,因为距离公开招标不到一个月时间,离交货期满打满算不到两个月,更重要的是,本届G20峰会国宴用瓷研制开发的新器型达76种,堪称历史上国宴设计器型最多的一次,通常生产一件新器型没有个把月时间都难以完成。”面对诸多困难,面对连很多知名企业都望而却步的设计,许斌一咬牙:“拼了!”
从竞标现场回来,许斌一头扎进办公室,一次都没有出来。几天过去了,屋里屋外的烟头随处可见,设计的草稿纸扔了遍地,连自己穿的鞋都埋在草稿纸中找不到了,人也日渐消瘦。
许斌却对这些毫无察觉,他一心扑在设计上,风景名胜?太俗气!历史人物?不符合主题!平贴平铺?没新意!设计推翻了一波又一波,最后关头,他忽然想通了,自己坚持的设计灵魂是什么?是文化啊,是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成果啊!明白这一点后,许斌立刻着手设计。
在当年的杭州G20峰会上,许斌设计的“青铜时代”大放异彩,创造了国宴产品多项纪录:它是有史以来国宴用瓷开发新产品品种最多的一次;改变了以往生产国宴瓷多个厂家生产与设计的状况,实现了独家企业自主研发、独自完成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小微企业首次在世界舞台称雄争霸,并囊括了此次峰会国宴用瓷产品的所有专利。
只有许斌知道,这里面渗透了多少心血和艰难。
■许斌把瓷器放进烤炉
4
圆梦,把工匠精神传下去
艺术总不会让一个勤奋的追求者一无所获。国宴用瓷的成功让许斌获得了很多荣誉,历经十几载,许斌用他的执着和信念,演绎了一个将“泥饭碗”变成“金饭碗”的点“土”成金传说。但作为陶瓷文化的追随者,许斌深知自己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在设计作品的时候,我想的不只是在设计一件器物,而是与心在交流,是在做自己。”许斌说。
几年来,许斌设计的瓷器先后被国家领导人当作国礼送给外国友人,他还为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中东欧领导人高峰论坛、中国评剧艺术节等重大经济文化盛事研发了以皮影、敦煌、绣片为主题的系列陶瓷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同仁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许斌保存许久的历史艺术图像类书籍
“一个大师的出现解决不了传承,只有一支队伍的出现才是真正的传承。”为此,几年来,许斌不仅自己努力去探索、研究,也带动了其他同行业企业走出困境。在兄弟企业遇到困境之时,他主动伸出热情之手,与同行们一起合作打造唐山系列陶瓷文化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他与唐山知名企业合作研发的新产品达几十种系列,创造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为唐山陶瓷企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利润。
2018年10月24日,许斌被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聘请为客座导师。双方计划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型实训项目、“双师型”师资培训、研发专项课题等方向深入开展战略合作。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我希望能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更要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并热爱传统艺术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许斌说。
■文/本报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郝爽 王娜
图/本报记者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