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欣:用PICC置管技术创建生命通道
——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二科主任护师朱玉欣
■朱玉欣用心电图定位导管位置
人物名片
朱玉欣,女,53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二病区主任护师。她通过六年的钻研实践,用PICC导管为患者创建出一条宝贵的生命通道,带出了一支优秀的PICC专业团队,至今为患者中心静脉置管4000余例,率先在河北省开展新生低重儿PICC置管600余例,许多危重患者在其妙手回春救治下转危为安。她从事护理工作35载,用爱心、善心和匠心书写出“白衣天使”的精彩篇章。她先后获得“全国优质护理工作先进个人”“最美河北人·最美护士”殊荣。2017年,获得第六届“河北省能工巧匠”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初见朱玉欣是在她的工作室里,她正忙着为患者做PICC置管维护,周边围着一群“拜师学艺”的“学生”。她身着护士服,头戴护士帽,医用口罩遮住了面部,唯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她操作规范有序,手法异常利落,每个操作节点都耐心给学生们讲解。为了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她还时不时与患者聊家常。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个严谨细致、和蔼可亲的“白衣天使”形象跃然而出。脱下护士服,闲暇时间的朱玉欣立刻活泼起来,她健谈,思路敏捷、思维活跃,对年轻人喜欢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她组建医患微信互动群,每天解答患者和同事们提出的各种PICC置管技术问题,乐此不疲。朱玉欣说,热爱一份工作就要全身心投入,学会在忙碌中体味收获的喜悦。
■朱玉欣为学生讲解带管患者洗澡时如何佩戴套袖
1、25分钟导管成功推入2岁半病童体内
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但在众人眼中,护士的重要性似乎远不及医生,所以,当“白衣天使”朱玉欣以“工匠”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惊呆了很多人的目光——“护士也能成为大工匠?”采访前,这个问题也始终在记者脑中徘徊,直到见到朱玉欣,现场见证了她用娴熟技艺完成高难度的PICC置管操作时,一切疑问才烟消云散。
何为PICC置管技术?此项技术是在患者的外周静脉穿刺装置一根导管,沿血管直接到达上腔静脉。置管后,患者无需每次扎针即可完成所有的静脉输液治疗。病人还可以带管回家,再住院时继续使用该导管输液。这样对肿瘤患者而言,只扎一针就可完成几个月的化疗输液过程,让患者免受反复扎针之苦。避免由于静脉输注特殊药物发生的静脉炎并发症。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尤其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不容易,通过PICC置管可快速为其输液,可以说PICC导管为危重症患者搭起了“生命通道”。PICC置管技术目前已成为化疗患者和危重病人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和用药的一条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朱玉欣就是熟练掌握这项医疗技能的专家。
2017年12月20日,记者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二科见到了主任护师朱玉欣。她很忙,不断有患者来诊室找她,这里面既有因置管结识的“老朋友”,也有慕名而来的新病患。面对每个人,朱玉欣都热情以待,让人如沐春风。
■朱玉欣为一名将要置管的患者评估血管
11时30分,2岁半的病童文文被父母抱进诊室。文文不幸患上了恶性肿瘤,只有大剂量的化疗才能遏制肿瘤细胞生长,文文父母打听到朱玉欣能作PICC置管,这种技术能让孩子化疗时少受很多罪,他们就义无反顾找到她。给幼童做PICC置管比给成人做难度大很多,碰到这类疑难病患时,多是朱玉欣亲自操作。而每次成功置管也让人们对其精湛技能大为叹服。为了亲眼目睹她置管操作的全过程,记者穿上手术服进入诊室。
文文被母亲甫一放到病床上,立刻开始大声哭闹。朱玉欣一边安抚孩子情绪,让助手拿出棒棒糖给孩子吃,一边有条不紊进行着置管前各项准备工作。
朱玉欣先测量文文插管部位到上腔静脉的长度,在超声诊断仪帮助下,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她戴上无菌手套,给文文臂下铺好无菌治疗巾,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棉球给皮肤螺旋式消毒。消毒完毕,更换无菌手套后,开始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连接器、接头。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十分钟即告完成。随后,在文文右臂铺上孔巾,露出预定穿刺部位,由助手在距离预定穿刺点6厘米左右扎上止血带。此刻文文哭声愈响,一直陪护的孩子母亲也束手无策。朱玉欣却格外气定神闲,她边安慰鼓励孩子,边精准地进行操作。她更换针套,给孩子实施局麻,在超声仪器引导下,手起针落,一针穿刺静脉,静脉见回血,成功了!她马上向前推进插管鞘,使之进入血管。其后将导管插入插管鞘,缓慢推进,一寸两寸三寸……直到导管按照测量长度推到上腔静脉。然后回撤插管鞘,注入生理盐水,固定导管,置管终于完成。最后,助手搬来心电图机验证导管是否达预定位置,随着心电图的清晰显示,文文的置管完美无瑕。
■裁剪导管,准备将导管送入患者体内
短短25分钟,整个PICC置管过程一气呵成。让观者无不惊叹其高超技能,当朱玉欣凝神贯注、心无旁骛穿刺静脉那一刻,她身上凸显的“工匠”气质格外动人。
除了给像文文这样需要化疗的病人置管,很多时候,朱玉欣还在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2017年12月13日,一名80多岁的老人被送到医院抢救,老人因长期患病,全身皮肤出现溃烂,血管不好找,接诊科室的护士费尽周折也输不上液,抢救无法进行。科室请求朱玉欣支援,她得悉情况后,立刻赶了过去。经过反复寻找,朱玉欣才在老人胳膊处隐约发现一根血管,就依靠这一根模糊的静脉,她凭借丰富的PICC置管经验,果断下针穿刺,一针成功,将老人从死神面前拽了回来。同事张莎说,“朱老师的置管技术出类拔萃,她是我们医院护士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而类似的抢救病患事例,在朱玉欣的职业生涯里举不胜举。谁说护士不能成为让人佩服的“大工匠”,朱玉欣就凭借自身实力证明了“行行出状元”的真理。
■朱玉欣的创新工作室
2、把热爱做到极致是不懈的人生追求
从事护理工作35年,今年53岁的朱玉欣可称得上医护行业的“老人”了。时光打磨了岁月,偷走了青春,甚至改变了容颜,但都无法更改其本真的初心,用最好的护理技能为患者减轻病痛是她不变的人生追求。为此,朱玉欣自进入护理行业伊始,就孜孜不倦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感悟人生成长。她崇敬“提灯女神”南丁格尔,更认同南丁格尔提出的“担负保护人们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病人使其处于最佳状态”的护理理念。朱玉欣说:“病患经过我的护理后康复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正是拥有这份职业情怀,朱玉欣干起工作来劲头十足。她一心扑在工作上,遇有危重病人她总坚持在现场,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常常深夜参加抢救,清晨又精力充沛地出现在病房,从无怨言。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除了休产假之外,还没休过超过7天的假期。”
2008年朱玉欣担任了肿瘤科二病区护士长,此时她已经44岁了,当“领导”后,本可以安心养老等退休,可朱玉欣却闲不住,总感觉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她工作期间发现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用药特殊对血管破坏性较大,多数患者治疗期间出现静脉炎或血管硬化。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以保证患者治疗顺利进行的问题一度困扰着她。通过向同行请教,查阅资料,她知悉了PICC置管技术,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展了30多年,而我国在1997年才完成了第一例PICC置管操作。而PICC置管技术是肿瘤患者后续化疗建立静脉通道的最佳选择。从理论层面详细了解了PICC置管技术后,朱玉欣的学习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她开始了夜以继日的不懈探索。为了掌握此项技能,她抓住一切机会向国内外专家讨教;她查阅大量专业书籍了解相关操作要点;利用休息日,独自躲在办公室,用一台超声仪一遍遍模拟练习达到近万次;曾经有好几次,下班路上坐公交车,因为和专家探讨为疑难患者置管的问题坐过了站。每每谈及往事,她还有些不好意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玉欣历经6年时间,刻苦钻研、学习实践,从一名后起之秀逐步成为一名PICC技术专家。
如今,经过不断地探索,她开展的“超声引导下微插入鞘置管技术”填补了医院的空白,协助新生儿科开展的“低体重婴儿PICC导管植入”填补了省内空白。至今,她为医院十几个科室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4000余例,率先在河北省开展新生低重儿PICC置管600余例。
朱玉欣作为PICC技术的专家还多次到省内外各大医院讲课,指导省内三级甲等医院或者二级医院开展PICC置管技术,省内其他医院无法进行的疑难病例置管都会邀请她去参与会诊。云南、山西、山东等省份的医护人员听说了朱玉欣的精湛技术后都慕名前来“拜师学艺”……
几年来,朱玉欣靠数一数二的置管水平夯实了自己省内专家地位,众多荣誉也纷至沓来。面对赞誉,朱玉欣总是淡然处之,她说:“把自己热爱的工作做到极致,做出成就,是我从事护理工作以来一直坚守的工作态度。以前是,未来也不会变。不论职位和工作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份初心永不更改。”
■超声引导下成功穿刺
3、用航天员精神培养优秀团队
在PICC置管方面,朱玉欣的置管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如何把此项技能分享出去,成为她当下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近年来,她开始手把手培养年轻护理人员,把成熟经验无私传授给他们,让更多人学会PICC技术,为更多患者服务。
在团队培养上,朱玉欣遵循“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告诫大家要胸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学习精神。每名“徒弟”第一次给患者置管操作前,至少要进行上千次模拟练习。几乎每天,她都要抽出时间在超声仪器前,利用模拟器具亲自为徒弟们讲解操作要点。她总说:“我们从事护理工作的人,都要有股航天员精神。之前无数次的辛苦和汗水,只为一次的成功。”这句话深深印刻在年轻护理人员心中。
“徒弟”尹欣欣对师父朱玉欣的严苛深有体会。“老师不仅对自己要求高,对学生要求也高。每次模拟操作,她一旦发现学生手法或要领不对,马上叫停,然后亲自示范正确操作。如果第二次,学生重蹈覆辙,出现同样错误,老师就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她总让我们牢记,什么时候也不能到病人身上去练手。只要面对患者,你就要有百分百的信心和实力取得成功。”
■朱玉欣给学生模拟PICC穿刺技巧
除了培养本院的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朱玉欣也对前来进修的基层医院护士倾囊相授。广安社区医院的护士刘思嘉想学置管技术,跑来找朱玉欣学习。“老师立刻同意‘收留我’,跟着老师每天在诊室学习,看老师给患者如何置管,学习了半年多,受益匪浅。等学成后,我们社区也要开展这项技术,周边有需要的居民在社区服务中心就能完成置管了。”正在进修的护士王娟来自周边县医院,她对“朱老师”教学中最深的体会就是,“老师关注实际操作中的微小细节,对我们提出的每个疑问都细致解答。老师说,合格的标准就是一次成功。”
就是这样,朱玉欣把国内甚至国际上最前沿的知识带给他们,督促年轻人不断进步。在她的带领下,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支专业的PICC团队也成长起来。团队在置管、PICC维护、并发症处理方面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她们依托PICC所设计的《肘上肘下不同部位PICC置管并发症的观察》课题获得河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利多卡因乳膏降低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中疼痛的研究》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参与了北京协和医院组织的多中心的研究课题《PICC带管期间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研究》。斐然的成绩,没有阻止朱玉欣的探索脚步,反倒成了她更深探索研究的动力。2016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开设“朱玉欣工作室”,她借助工作室搭建的交流平台,与省内外更多医院护理人员讨论、沟通PICC置管技术,向更多年轻护理人员传授这项技术。目前,已开展了10期培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余名护理人员参加。
回首35年的护理工作,朱玉欣一路走来无怨无悔。“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她在自己钟爱的护理领域,从未懈怠,永葆激情。以一颗赤诚之心在探究学问和技能之路上耕耘不辍,用满腔热血成就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青云之志。她说:“我希望自己就是一台永动机,只要生命不息,工作就不会画上休止符。我会一如既往地工作下去,把一生奉献给护理行业,在这里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文/本报记者魏伟 图/本报记者杨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