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凤涛:钳工台上锤炼出技能“状元”
——记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冲焊公司钳工、钣金工满凤涛
■这个正在使用的排风系统是满凤涛改进的
人物名片
满凤涛,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冲焊公司钳工、钣金工。连续19年在一线岗位工作,相继在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中获奖,被公司评为“关键技能带头人”。在第六届河北省金牌工人能工巧匠评选中,荣获“河北省能工巧匠”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见到满凤涛时,他正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他穿着蓝色工装,俯身在钳工台上用虎钳夹持着工件操作,神情专注。满凤涛今年39岁,但他看上去很年轻,神态平和,眼神笃定,就像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工友们说,专注工作,认真生活,踏实做人是他永葆青春的“秘诀”。领导和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小满”。小满不善言谈,让他说说自己的技能时,很多时候,他都用实际操作代替语言表达,似乎这样来讲述自己的工匠故事更游刃有余。
1、技校生练就一身“硬功夫”
满凤涛是一名技校生,他能成长为一名响当当的大工匠,没有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加之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还真不行。
满凤涛的父亲也是华柴职工,是一名手艺精湛的磨工。出生在军工之家,许是遗传基因作祟,他自小就对各种机械零件感兴趣。看到父亲拿着钳子、扳手修理器械,他也会有模有样地在旁鼓捣,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看到儿子流露出的“小天赋”,老满忍不住欣喜,“我有接班人了”。
如其所料,满凤涛后来考取了华柴技工学校,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华柴公司,成为一名钳工,也算子承父业。上班第一天,老满拍着小满的肩膀叮嘱:“小子,好好干,别给老爸丢脸。记住了,行行出状元,咱争取当上状元,做最好的钳工。”
老父一句金玉良言,长久渗透进满凤涛的工作生涯里,也激发出他骨子里要强、争优的潜质。不善言辞的技工小满开始用行动一点点向“状元”靠近,他要用实力证明自己。
积攒实力的过程是艰辛的,他技校毕业,学历不高,理论知识与大学生相比稍逊一筹。起步伊始,艰难备至。但他知晓“勤能补拙”的良训,也能顿悟“厚积薄发”的哲理,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勇气,在知识与技能竞技之路上加速追赶。
他相继自学了模具维修、钣金图样展开、钳工技能操作等专业理论知识,在人们逛公园、看电影度过休闲假日时,他在家里埋首苦读;上班时,他向老师傅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熟练钳工、钣金工操作技能。工余时,他在车间里苦练錾削、锉削、锯切、划线、研磨、弯曲、铆接等一系列技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轻的满凤涛心怀梦想,淬炼自我,在时间的打磨下,终于百炼成钢。
他成了车间里工作效率最高的技工,加工包装箱框架,一个下午能做160多件,而工友们平均加工数为120件左右;2015年他全年完成产品工时达16737.68小时,而该车间全年平均完成工时为12300.03小时,他的工时数是平均工时的1.3倍之多。他也是车间里技艺最精湛的技工,挫配毛坯件,精准度在0.03毫米以内,而一根头发丝差不多有10毫米粗细;他开始参与车间的小改小革,自制了冲孔模,模具分上模和下模,加工零件需要冲孔时,只要放上模具就能直接打孔,以前没有模具时,需要镗铣工一点点铣孔,一个小模具,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他先后参加了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成为公司年轻技能骨干,被公司评为“关键技能带头人”……满凤涛用不懈坚持和进取,开始一鸣惊人。
■满凤涛展示比赛中获奖的零件
2、技改创新上“试剑”显身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满凤涛初试锋芒、崭露头角就是在公司的技改项目中。
冲焊公司生产排气管弯头,弯头都是采用铸造技术成型,用这项工艺生产零部件,工序繁琐、工艺复杂,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还经常出现砂眼多、表面粗糙等瑕疵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残次品多,给企业生产制造了难题。
满凤涛知晓情况后,开始尝试通过技改攻破难关。由于铸件质量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于是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加工排气管弯头。他拿着零件反复琢磨,怎么变?变成啥样?满凤涛不断自问。为此,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寻找答案上,经过查阅书籍、开动脑筋、向同行求教,他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用管件切割焊接成型技术代替铸造成型技术,这样一来,工艺流程变得简单,制造成本大大降低,每年节约成本可达5万余元,而且那些质量瑕疵因为加工方法改变而彻底消失不见。因其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提高,这项工艺改进项目获得了“北方集团通用动力集团首届创新大赛公司选拔赛工艺创新项目”三等奖。
除了攻克排气管弯头的技改难关,满凤涛凭借精湛的手工技能,自行修理气门室盖冲型模具的本事也被工友们啧啧称道。气门室盖是不规则形状,利用模具冲型时,冲出的件有一个角很容易被拉裂,导致产品报废。满凤涛经过研究分析,发现易拉裂的这个位置是因为模具间隙太小造成的。知道原因后,他开始着手修理模具,改变缺陷。因为模具各个位置很紧凑,很多设备无法加工,他就利用电磨头、油石、砂纸等手工修理,几经试验,数次返工修正,终于使模具间隙达到合理大小。经过同事们生产实践检验,改进后的模具可谓天衣无缝、完美无缺,用新模具生产出的产品废品率几乎为零。
截至2016年,满凤涛累计完成技能创新、自主改善项目20余项。成为令工友们叹服的“技改达人”。
3、自制工装提高产品质量
满凤涛喜欢参与公司的技改创新项目,同时也热衷于利用自己娴熟的操作技能,自制模具让产品质量更加“完美”。
企业生产弧形挡风板零部件时,都是用热煨的方法对折弯处加热,从而达到想要的弧度。但这样操作存在两个弊端,一是需要两名工人配合操作才能完成此道工序,工作效率低;二是由于受热弯曲,加热后板材易出现变形,导致尺寸不准确,比如有时候需要煨90度的折弯,但因材料的回弹,最终弯折角度变成89度,形成误差,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
如何解决这两个缺点,满凤涛几经思考,想到用自制模具加以解决。他利用工余时间,独自在车间里一遍遍做实验,经过几十次反复摸索,一遍遍修改模具尺寸、角度,最终做出了工装模具,利用他研制的模具,再生产弧形挡风板时,只需要把零部件固定在模具上,然后用工具按照模具形状、角度对零部件进行弯折就能完成。此模具一出,过去需要加热弯折的活儿现在冷加工即可,以前需要两名工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一人就能轻松搞定。车间工友们拿着这套模具生产弧形挡风板,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两到三倍。
而车间加工风冷机平衡管,没有工装及模具,平衡管的角度都是空间角度,形状较为复杂。要做好这个零部件耗时又耗力。见此情景,满凤涛再次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分度头上将每一个单件的每一条中线、角度线、旋转线都逐一划出,再手工锯下,修形,制作出了第一套样件和切割工装,然后再按照图纸要求,做出一套正式的焊接工装,有了现成的工装神器,一切都变得简单快捷。
一次次小试牛刀,一次次成功演绎,满凤涛以出类拔萃的技术技能,收获了领导与同事们的认可,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成长为大家公认的技能工匠,而他自己,也在逐梦技能状元的职业道路上愈走愈有劲儿。
■满凤涛和同事在框架上钻孔
4、技能大赛凭实力夺冠军
满凤涛迎来了职业发展的黄金期。而企业也适时为优秀人才搭建舞台、创造机会,推荐他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让他与高手同场竞技,取长补短。小满也抓住宝贵时机,拼尽全力备战每一次技能大赛,为自己的工匠称号打下坚实基础,积淀厚实的含金量。
2012年,满凤涛代表公司参加首届动力集团职业技能大赛。首登赛场,他沉着应战,在钳工组决赛中,评委出的题目是在规定时间内挫配两个不规则零件,然后将两个零件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组合件。当天比赛从早晨6点开始,赛场上除了器械敲击铁器发出的叮当声音外,其他一切似乎都静止了。小满初始也有些紧张,但他很快调整好状态,开始像平时工作般专注,他拿虎钳夹住工件,划线、锯切、削挫……每个步骤都力争做到精准无误,连续加工了7个小时才完成“作品”,当他提前完成比赛,给评委交上加工完成的优质零件时,才长舒一口气。这时候,他才觉出肚子饿得咕咕叫,原来在比赛时,为了保持手感和专注度,他放弃吃午饭,一直认真投入地比赛。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此次大赛,满凤涛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拔得头筹,获得评委高度评价,最终获得首届动力集团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动力集团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他在这次技能大赛上勇摘桂冠,一战成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技能状元。此后,他陆续在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把工匠应具备的技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6年10月,满凤涛被选拔出来,参加首届军民融合职业竞赛大赛,为了备战大赛,七天国庆长假,他一天也没休息。白天,他到车间练习实际操作,晚上复习理论知识。比赛那天,评委给出的题目是两节直角圆柱圆锥弯管的展开及成型。钣金成型后的管件直径尺寸公差及圆度要求均需小于0.3毫米,两节管件组合后的中心距尺寸公差需小于0.5 毫米,同时提出工件不能形成十字结合缝,手工用扁錾下料,不得使用材料原始边,成型后不准修磨等要求。满凤涛按照参赛要求,沉着镇定操作,经过激烈角逐,他获得了冷作钣金工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军匠”铜扳手奖,载誉而归。工友们看着他的奖牌评价说,“这是对小满精湛技艺的最好奖励,依他的实力,获奖是实至名归。”
5、把工匠精神传递下去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满凤涛从当上钳工那一天算起,已经在一线岗位工作了19年,期间,无论获得多少奖励,带了几个徒弟,他都始终不忘初心,要把钳工活计干出彩,把掌握的技能练到极致。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小满说,他就喜欢这样的工作精神。
心中有执念,工作才有激情。一次,冲焊公司新进了一台全自动数控弯管机,机器精度高、速度快,但它属于数控设备,因此需要操作者掌握编程知识。为了不出差错,每生产一种产品,公司技术人员都现场编程、现场指导,这不仅耽误时间,也影响生产效率。满凤涛坐不住了,他开始认真向技术员学习编程知识,默记机床编程步骤和注意事项,很快掌握所有操作,能独立完成管件的测绘、编程及加工工作。学会后,他就手把手地教给车间的工友们,他说,大家都会了,生产效率才能提高上去。
多年来,他不断自我加压,不断学习电焊、机械加工等技能新知识,同时,他还积极进行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积累的生产经验倾囊拿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们,让他们少走弯路,快速提高技术技能。工友张磊说:“小满最大的优点就是无私奉献,对同事和工作始终保持这个态度。谁工作上碰到难题,招呼他一声,他会立刻放下自己手里的活儿,先帮同事解决。”
满凤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多年如一日,用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对待工作、锤炼技能,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企业里数一数二的优秀工匠,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他说:我愿做一名工匠竞技场上的运动员,认真跑好自己这一程,同时把接力棒稳稳当当传下去,让工匠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文/本报记者魏伟 图/本报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