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切铁工戚红:发丝1/5间隙展“刀功”
——细致诠释工匠精神的女切铁工戚红
河北大工匠
■作业前,戚红亲自对新图纸反复进行数据验算
人物名片
戚红,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部件车间切铁组组长,高级技师,河北省劳动模范。她依靠过硬的技术实力,带领班组克服技术难题,打破生产瓶颈,圆满完成多项公司的艰巨任务,累计为公司降本增效1000余万元。
人物速写
她是一名普通的切铁工,从工作的第一天就下定决心要把铁心片切好。这一切就是27年,还会更久。
在家里,爱人有时对她发牢骚:“你除了切铁还能干什么?”她没有兴趣爱好,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切铁上。即使在母亲和爱人住院时,陪床的事儿都由别人代劳。
工作中,同事聊起她时总会竖起大拇指:“戚师傅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把平凡的切铁工作做到极致,成就着自己不平凡的事业。
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车间每次上新的生产线,从安装、调试甚至是故障维修时,她都会跟在技术人员左右询问、记录。为的就是摸透“伙计”的脾气,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有时,她在工作中又喜欢“投机取巧”,创新工作方法、切铁程序,既能降低职工们的工作强度,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指导队友吊料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8岁的戚红,有一大半时间在切铁。她所在班组是为变压器的核心部件“铁心”加工铁心片。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难想像这位身着蓝色工装、双手戴着手套、时刻与硅钢片为伍的切铁工竟是一位女性。
戚红说,自己的工作很普通,不需要特别高深的技巧,需要的只是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凝神专一的精神。27年来,戚红切出了近5亿片铁心片,从没出现过一起技术事故。她参与制造的变压器已被应用到许多大型工程上,并走出了国门。特高压变压器、铁路牵引变压器、气体绝缘变压器等产品中标世界首条特高压工程、三峡工程、秦山核电站、法国核电等工程,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
■及时做好设备故障记录,积累维修经验
1 铁心片切口毛刺不超过发丝的1/5
5月24日早上七点多,戚红又是第一个到了车间,拿起拖把开始擦地、擦设备。身为组长,这些活儿本不需要她干。可多年养成了习惯,她将车间的三条自动化剪切线视为自己的宝贝,得精心保养。
每当剪切线需要更换刀具时都需要重新调整上下刀的间隙,工人们把这项工作称为“对刀”。八点钟,工人们陆续来到了车间,一起在戚红的指导下对刀。这是个技术活儿,也是车间引进自动化设备后唯一需要手工操作的活儿,凭的就是丰富的切铁经验。上下刀之间的缝隙标准为0.02mm,相当于成人发丝的1/5,太紧或太松都切不出合格的铁心片。工人拿来一张白纸放在刀下,随着按下电钮开关的那一刹,“嚓”一声,白纸被切断。
戚红拿起被切断的白纸,抬头透过厂房日光板洒下的阳光观察着。切口的毛刺很细,只有透过阳光才看得清楚。戚红就是靠这个来判断对刀是否合适。“大家都来观察一下纸片的毛刺,这样就是合适了。”边观察着,戚红边叫来身边的工人们,为新人讲解对刀的经验。
当了17年切铁组组长,戚红对切铁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别看她经常在车间里来回转,她的眼睛、耳朵可都没闲着。
5月24日上午,她在车间走着,一个声音传到耳朵里。“有点不对劲儿!”她心想着,转身走向剪切线。停下设备后,他拿起一块剪切好的铁心片一看,其中一个角有些微翘。“不合格,要调整一下。”戚红对剪切线的关注度丝毫不亚于自己的孩子,一个异常的声音都逃不过她的耳朵。
戚红告诉记者,硅钢片在传输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偏斜,甚至设备上一个螺丝高度不均都可能造成铁心片剪切问题。现如今的切铁工作已经被自动化设备替代,但理论和实践都有误差,每次都需要微调。铁心片剪切长度误差正常范围在0.1—0.5mm之间,不超过一元硬币的1/3,超出这个范围将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如果这样的铁心片装到了变压器上,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采访中,戚红说的最多的就是“责任”二字。她提出了“三心”工作法,即“耐心、多心、精心”。“耐心”就是看图纸要耐心,对各项数据,各种图形,查清楚,看仔细,技术要求明确,按图加工不毛躁;“多心”就是在对尺时要坚持自检和互检,检查工作不能一人包;“精心”就是精心操作不出废品。通过工作中落实“三心”工作法,戚红担任切铁组组长近17年来,班组里从没出现过质量事故。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恰恰是工匠精神所必需的。
■戚红和队友一起商讨剪切方案
2 记录16年的故障笔记
戚红是生产中的排头兵,在解决设备故障方面也是能手。
切铁组在使用西安启源公司生产的900mm横剪线切片时,有一个长宽比例小的硅钢片传料跑偏的难题,这个问题会导致传料不顺。传料时不是飞片就是撞片,不仅使操作者头痛,设备制造厂家也长期无法解决。
戚红站了出来,她向车间保证,一定在3个月之内将这个难题攻克。
随后的剪切工作中,戚红更加留心观察、研究,终于在2个月后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原来,传料跑偏问题是因为片料传动过程中摩擦力太大,只要减小传送片料过程中的摩擦力就可以解决。她在设备的传送面上安装了两根可移动的不锈钢圆棍,使两根钢棍的距离小于片宽尺寸,就像两根铁轨,使片料从两根轨道上滑过。这样一来,片料与传送带的接触面减小,摩擦力随之降低。传送轨道的安装使劳动效率得到提高,间接经济效益每年可达30多万元。
“戚师傅,理料车上层翻板放不起来,这是咋回事?”两个月前,一名新进职工在操作设备时,按下控制按钮后,翻板没了动静。遇到设备故障,他第一时间找到戚红。戚红赶来看了一下,发现是电磁阀门松动了。戚红用手轻轻调整了阀门的位置,再次按下控制按钮时,翻板立即恢复了工作状态。就这样,两分钟不到,设备故障便解除了。
“戚师傅,您咋一下就知道是阀门的问题?”这名职工有些不解地问道。
戚红的法宝是一本记录了16年的设备故障笔记。
原来,自2000年车间安装自动化生产线开始,每条生产线上线安装、调试以及发生故障时,戚红都要跟随机修人员一起研究,并将解决方案记录下来。再有类似的问题发生,只要翻翻这本笔记,他们就可以自行排除故障。戚红将故障笔记放在车间里,职工们随时可以翻看学习。
■通过观察切纸效果判断剪刀最佳状态
3 细致引发的“疑心病”
工作27年来,戚红养成了一个令自己爱恨交加的习惯——审图。每次要生产新产品时,戚红都要提前把工艺部做好的图纸带回家仔细测算。其实,这件事情原本不是戚红的分内工作,切铁组只需要按照工艺部的图纸剪切铁心片即可。即使由于图纸问题出现剪切错误,“板子”也打不到她身上。
2015年12月一天晚上,戚红照例将一新产品的图纸带回了家。这件新产品是西成铁路项目订购的单项牵引片QYD20000/220产品。吃过晚饭,戚红将自己关进了书房,拿着计算器一遍遍计算着各项数据。当她算到最后5个级时,发现图纸给出的中心定位孔数据出现了错误。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剪切铁心片,肯定与整体结构对不上。”第二天,戚红找到工艺部做这张图纸的负责人。图纸数据得到及时纠正,避免了一场由于产品图纸数据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
有时,切铁组的年轻人会跑去问戚红:“戚师傅,你咋看一眼图纸就能发现错误?”他们不知道的是,戚红每次审验图纸,都要花费两三个晚上,一遍遍演算,经常忘记时间,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
戚红说,切铁组要按图加工,图纸错误跟他们并没有关系。多年的严谨作风促使她必须这样做。“毕竟是企业的东西,做错了会造成浪费。”戚红说,铁心片一个边尺寸错误、或者片数计算错误,都会令之后所做的工作成了无用功。
戚红的“疑心病”在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切铁组,她要求职工们在电脑中输入数据时,要坚持自检和互检,检查工作不能一人包。这一方法的确起到了作用。
一次,切铁组的一名职工在输入数据时,将其中一个数据“880”输成了“875”,在职工互检中被人发现。“幸亏发现及时,不然,剪切出的铁心片全部要被废掉。”直至被发现,这名职工也想不通,自己明明想着“880”,咋就输入了一个“875”。
在切铁组车间的办公桌上,记者注意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装着的都是每件产品详细的操作方案,其中还标注了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职工马艳波告诉记者,这些方案都是戚红利用业余时间写出来的。戚红为日常使用的40多个剪切程序编制了带有目录表的40多页的程序手册,方便了查找使用,规范了剪切程序,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4 工作“投机取巧” 创新多多
如果说严谨、精益求精是戚红工匠精神的体现,她在工作中千方百计“投机取巧”竟也为公司职工所称赞。工友们说,戚师傅的这个投机取巧是加引号的。戚红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体现出的细致,为切铁工作积累经验的同时,也为她工作中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2000年,切铁组车间换上了第一台自动化设备。全新的设备令原来根本没接触过自动生产线的戚红兴奋不已。然而,时间不久,戚红就高兴不起来了。
由于设备结构原因,生产线没办法一次把一卷料片全部切除,每卷料片都会产生十几米的料尾。这样一来,十几米完好的料尾用不上,就会造成很大浪费;重新利用这些料尾,则需要人工拉拽送料,职工劳动强度太大。
“职工劳动强度太大!能不能想个办法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还能保质保量、提高效率?”戚红找到公司工艺部张江辉部长一起想办法。戚红提出可以将料尾放到剪板机上切,但传送料片是大问题。经过几番试验,戚红和张江辉一起做了一个弧形的小拖车,在弧道上安装了若干光杠,通过光杠转动辅助送料。
拖车做好后,职工们用起来纷纷称赞。小小拖车既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还避免了对铁心片的伤害,保证了产品质量。
2009年底,正是公司为完成全年任务攻关的紧要时刻,900mm剪切线故障不能剪切步进中柱,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公司的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个关键时刻,戚红再次挺身而出,向车间承诺5天之内解决问题,保证生产。2天时间里,戚红吃住在公司,发现短时间内并不能解决900mm剪切线的故障。她立即转变思路,提出改变剪切方式,由冲孔定位改为模具定位,用600mm剪切线按非步进分组切片,叠铁仿照三接缝铁心形式翻片叠积。这一年,戚红所在部件车间保质保量完成了剪切任务。这种应急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量缺陷片和料头料尾的再利用是切铁组生产中的一个难题。传统加工方法“梯形片断料法”,将不同的料先切出长边尺寸相同的梯形片,再切短边一侧,将其加工成长宽相同的梯形片。这样做的缺点是,续料人员需反复翻片,而反复的翻动不但会加重职工的劳动强度,还会使硅钢片内部晶格发生扭曲、变形、空位,从而降低导磁性能。
这时,戚红的脑筋开始活动起来。她创造性地提出“平行四边形”断料法,将边缘定位改为中心定位,去除了续料人员翻片的环节,减少了对硅钢片导磁性能的影响。仅这项工作,原材料使用率提高了10%,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硅钢片70吨,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戚红摒弃浮躁,工作27年坚守初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切铁工作中。她选定一个目标,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用努力、用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精心雕琢。27年、5亿片铁心片、零事故,该是何等的匠心才能做到如此这般!
■文/本报记者哈欣 通讯员李攀
图/本报记者杨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