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深工具装配班组:举起国家火炬的工友们
——透视博深工具装配班组“超男”“超女”的精彩人生
河北大工匠
班组名片
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电动工具车间装配班组,一群普通的企业职工让岗位成长为“全国工人先锋号”,20多人依靠苦干和巧干,实现岗位不断创新,获得2016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殊荣。
班组速写
在电动车间的装配岗位上,班组员工们在流水线作业中,每个人都聚精会神,每个转身,都是一次精神和智慧的结合;
他们不是缺乏情感的劳动狂人,而是将孩子照片放在电脑屏幕保护上的年轻人,在家庭和工作中,他们把家庭看得和工作一样重;
他们中间有双职工,每天一起开车上班,迎着朝阳,冬天顶着月光回家,双宿双飞的生活既平淡又让人羡慕;
几十万次的重复性工作,却能够保持零差错。工友们评价“这才是大国工匠”。
■李荣川进行滑套转轴压装作业
■郝卓轩进行转子压装工序作业
什么是大国工匠?我们如果总是将目光注视在尖端人才上,往往会被成功者光环炫目;而真正能够使得宝塔保持稳固的,并不是塔尖上璀璨的黄金,而是塔基下默默无闻、不计其数的砾石。
一个人不论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做好日常工作,只要做好每一个细节,就能获得成功。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一天坐在转动的凳子上,每班八小时工作制,要来回转身200多次,一个月近7000次,一年下来就是8万次,而坐在上面的人,一坐就是十年。80万次的转身成就了什么?让事实来告诉你:公司的产品在号称“制造帝国”的德国拥有近百家忠诚的客户;在号称全球科技巅峰的美国,已经覆盖其30个州,成为北美最有影响力的供应商;在国内,公司的产品帮助企业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工匠们,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努力,举起了“国家火炬”!
让我们走近这群可爱的大国工匠,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让想了解他们的人,通过跃然纸上的形象,亲近我们的大国工匠吧。
■裴红娟对工具做立柱平行和主轴摆动的检测
1 “全国工人先锋号”中的全家福
“电动工具工段装配班组是今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而且他们几年前就以不平凡的业绩拿下了‘河北省工人先锋号’,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爱的故事,越聊越出材料呢。”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干部说起装配班组,嘴上像抹了蜜糖,可不是,哪家企业要有这样一个拥有如此光环的“金疙瘩”,还不高兴的呛不住呢?
“怎么又忙起来了,班组里不是照顾你每天休息一会儿,又跑出来了?”尹利宁对已经挺着肚子、快要生产的妻子祁立亚小声地埋怨。
“大家都忙活着,我也歇不住呀,能干点就多干点,姐妹们谁也没闲着呀。”祁立亚回应。
作为双职工,他们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已经十年了。尹利宁在气压岗位,祁立亚在定子岗位,每天一起上下班,开车20分钟左右到单位。
尹利宁在气压岗位上的工作是压电机主轴齿轮,他坐在可转动的凳子上,从零件摆放的托盘上拿起待加工零件,先是将零件彼此间冲准,放正,然后转身到气压机上,双手同时按住按钮,进行冲压,冲压完毕后,用手将加工完毕后的工具像拨浪鼓一样转一下,没有声音转动自如的就是合格品,否则就是待修正的。
“8个小时,要转200多次,腰肢可比转呼啦圈灵活多了。”尹利宁说。
班组宋加全介绍说,“装配班组23个人,团结得像一家人,因为每个工序都关联到下一个工序,可以说,你的每个动作的准确性,都关乎到下一工序的精确程度。”
班组里不少都是外地人,邱彩娜,邢台人,嫁到了石家庄市栾城县,也成了这个班组里的一员,她的工作是压换向器纸管,目的是保持绝缘,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每个零件型号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工作起来也不一样,有的是槽对沟,有的是对云母,不完全一致。”她的手灵活得几乎可以将纸管如同绣花般固定在线圈上,精确而美观。
■李迎亚在校核工具离合器扭矩
2 “百分百过硬”背后的工匠精神
“一个班组行不行,关键是技术,我们就是倡导大家以岗位为舞台,勤奋踏实,在工作中学技能,学做人,不断提升自己,提升班组综合素质。”组长宋加全有自己的一套班组管理心经。
2015年,班组响应公司开源节流、提产增效的号召,主动寻找生产中的不足,进行改善,将“创造利润”为班组工作目标。
技术攻关玩得就是“硬碰硬”,革新“火花”一个接着一个。工作中,班组里对台式钻机主装工序进行调整和细化;同时改变变速箱与电机的合箱方式;改变整机的检查方式,由自检、专检变为部分抽检;装箱全部实现自检;制定出滑套装配最佳生产方案,设定了最大节拍60秒,实现节拍流水化生产,使班产从60台提升到80台,人均由6台提高到8台,提产33%以上。
广同德,2004年参加工作,是离合器装配岗位工人。他介绍了自己岗位提高效率的“小发明”,通过改工具装配,将原来几个工序的活儿,放到了一个工序上完成,原来装一个工装需要两分钟,现在只需要70秒,即便不熟练的,也只要80秒就可以完成。
“简单吧,就加了几个齿,就不用再将工装放到台钳上固定了;工作中的小发明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是新入行的,也能够很快上手了。”
公司工会干部介绍,为了提升班组全员综合素质,公司组织班组成员学习电动工具工艺流程、机械设备常识、装配操作流程、安全生产规范以及装配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和解决等,使班组成员均能够熟练掌握电动作业应知应会。
“要生产出受德国企业推崇的电动工具,就必须要保证每个产品都要百分百过硬,这背后就要每道工序都是零差错率。我们班组里有个共识,重复几百次不出现问题不算什么,要重复十万次,甚至几十万次不出差错,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宋加全说。
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班组里将实践上升到了理论层面。他们把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一进行总结分析,写成工作心得和学习体会,利用班前班后半小时进行相互交流。同时,创建了每日一练,每周一比,每月一考的岗位练兵平台,以互学互助的学习方式营造了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
■广同德进行变速箱一轴压装作业
3 精确的“克管理”模式
讲到大工匠,最关键是每个环节都做到差错率为零。“将用料准备用克来计算,就能够用‘克’来克制生产中的隐患,实现标准化生产。”宋加全介绍了一个用“克”管理的例子,在物料准备中每批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定子上铜线每个使用量200克,每班加工300个,就用乘法进行计算,多一克都是误差,也是标准化生产中的不足。
姚静润,在定子岗位的刮漆工序上干了九年。她的工作就是用刮漆刀在每个裸露的铜线上刮漆,保证通电效果。她的双手非常灵活地按住两条线,一短一长,刮漆后进行穿管,然后再紧固上。“准确,无差错,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的力量,尽可能降低人为的影响因素,为下一道工序做最好的铺垫。”
宋加全介绍,在班组管理上,他们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岗位特点,从精细化和精确化上下功夫。每天认真开好班前会、班后会,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当天生产作业实际情况进行事故超前预测。班组长在每天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指出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和要求。通过查摆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整改。
姚静润说:“我们班组要求我们树立零违章观念,以个人控制差错为切入点,坚决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多年来,我们班组没有发生一起安全和质量事故,就是和我们的‘克管理’模式分不开的。”
不仅如此,从班组的现场管理上也可以看出端倪。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机床边已没有了工人,现场看不到一点囤积的垃圾,外泄的铁屑,通道中没有任何杂物,几乎所有的工具和零件都摆在定置管理的位置上。
■靳鹏涛对工具进行滑套衬板安装
4 和谐才能让产品更精确
班组是企业的基础,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班组还着力在创建和谐班组上不断创新,让和谐的氛围带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张雨,一个不善言谈的小伙子,在动平衡校正岗位上工作了五年。每天他的工作就是测风机的动平衡。先将风叶在平台上转一下,然后安装在风机上,再放到自动平衡机上进行检测。谈到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他说:“我希望企业效益好,活儿多了,收入高了,心情就越来越好了。”
王伟,她的工作是测电阻耐压。每天上班的八个小时,她不停地点焊,转身,测量,她的脚上穿着一双精致的运动鞋,每次转身,就如同八卦里面的“脚踏莲花”一般灵动。中午用餐的时间到了,在她关闭机器时,记者竟然意外地看到了屏幕保护上出现了一个可爱的男孩照片,“我儿子,好玩吧,每次看到他,我就感觉工作不那么辛苦。”
公司工会干部介绍,企业让职工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为职工带来的幸福感。生活方面,老职工一帮一解决新员工遇到的困难,深感班组团队的温暖。新职工来了,班长替他领来饭卡,让员工及时吃到免费工作餐,领到工具箱和工作服。
班组里的其他职工说,班组里工作免不了出现摩擦,免不了要多交流,这时候,大家会在班前班后会上多讨论,及时解决问题矛盾,这样,大家就能够人人做好构建和谐班组的好职工。
让我们看看这样一支模范团队和公司整体团队营造出来的骄人业绩:公司在泰国、加拿大、上海和石家庄建有生产基地,在韩国设有金刚石工具研发中心,在美国设有全资子公司;占地17万平方米,生产科研面积9万平方米;注册资本33,813万元;于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最大的金刚石工具生产企业。公司的各项生产工艺和研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131项有效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7项;参与多项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有20多个产品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兴贸计划”、“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市研究开发计划及进出口资助项目,大部分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营销网络覆盖海内外,国内的营销网络遍及全国,与3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国外的营销网络覆盖了美洲、欧洲、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多个海外市场。相较于行业内其他企业而言,公司国内外业务均衡,是国内少数拥有全球性销售网络的金刚石工具企业之一。
■文/本报记者杨毅松
图/本报记者杨磊涛